Skip to content

我读“发光的书”

IMG_20160423_103134

3月19日,接到好友庆梅的电话,商议为“世界读书日”和“忻州读书月”举办一个纪念活动。从那一天开始,到4月23日“发光的书”诵读音乐会上演,总共一个月多月的时间,我和几位新老朋友、读书会的书友以及其他一些艺术机构的朋友们一起,用心参与了这个节目的策划、编导和排练演出,其中我担任策划,并负责了诗剧《事犹未了》的编导。

好友张晓鹏(大鸟)担任导演,他给这台诵读音乐会起名为“发光的书”,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从始到终,这本“书”的确折射着光芒,让人心明眼亮,它的每一个篇章都值得细细品味,反复再读。我从这本“发光的书”里读到了真切的、朴实的美和快乐。以前也参与过一些文艺活动,但这一次给了我前所未有的触动,心生感念,发而为文,与大家共享。

和善的言语和态度

“和言善语是吸引人心的磁石,它是精神的食粮,它赋予言辞以意义,它是智慧与理解之光的源泉……”

张银枝是忻州市委宣传部负责这个活动的人,2016年以诵读音乐会形式来纪念读书日也是由她提出的想法和创意。一直没搞清楚她是哪一级别的公务员,因为她太有亲和力了,一见面就像熟识多年的老朋友,谈话直入主题,没有寒喧。我从见她的第一面起,就感受到她张罗这台演出的情怀,既不浓重也不轻心,那是种缓缓燃着、像火把一样明确、持续的热爱。

私下里我和晓鹏曾多次说起银枝招牌式的和善笑容,赞叹她的修养,我们一看见她的脸就开心,就觉得事情很美好,就不能说不。她在筹划这台演出的同时,还在忙申办旅游发展大会主办城市等事情,又是开会又是出差,但一有时间,就会到画室和演播厅来和大家一起敲定文案、观看排练。

首次开会商议时,演诗剧只是作为一个想法提了下,她马上双眼放光充满了期待。以后从剧本出炉到排练、演出,她温暖的赞美就一直在耳边没有中断。我觉得这个诗剧之所以能从想法变为现实,银枝的激励鼓舞是很大的推动力。

银枝作为政府部门的代表,也表达了另外一层更有建设性意义的善意——政府对民间文化团体的信赖与支持。记得去年晓鹏从加拿大参加文化交流回来,有好一阵子总发感慨,说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文环境太好了,政治对文化艺术的支持非常到位,我们什么时侯也能发展到那个地步就好了……没想到时隔不久,我们这个内陆小城市的确在朝这方面走了,政府把这样一个以往由官方主导的活动,全权委托给民间团体和机构来做,在场所、经费、人员和部门协调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而在内容的编排中没有进行任何介入和干涉,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吗?相信有了这一次尝试,将来政府与民间文艺团体的互动会更加频繁,会点燃更多的火把来照亮我们的城市。

友爱和纯洁动机

“以爱和纯洁的动机商定的事情,无论是什么,其结果都是光明的……”

闫庆梅是把众多朋友召集起来开始付诸行动的人。她摔伤了腿在家养伤,银枝和她商量这个事,她想了想应下来,说有这帮朋友,弄台晚会应该问题不大,然后就把一众朋友约到家里喝茶,不管到的没到的,三言二语就给大家分配了工作——主持人、导演、艺术总监、策划、各栏目负责人……然后她就继续养伤,在家里喝茶摆弄她的花花草草。过了几天,看到大家把节目表排出来了,就花一下午时间,将主持人串词写好,然后继续回去养伤,在微信群里给大家打气。

这些人多数都是近20年的老朋友了,互相都知根知底。这样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张罗,其他人就是再忙也得把手头的事放一放,来“赶场子”。大家心里早有默契——事关读书,事关文学艺术,每个人都有推不开的责任。

由于动机纯洁,大家都是奔着“读书”这两个字来的,所以对分派的任务没有丝毫推托。很多人这段时间都特别忙,有时侯时间挪对不过来,准备工作的节奏跟不上,相互间也没有怨意,多是理解宽容,力所能及地互相帮助。

例如,最后演出前的两天导演才发现十分关键的后台调度岗位没有安排人,100多号演员上台、下台、候场、麦克风乱成一锅粥,情急之下,临时指派蜗牛上任,她二话没说撸着胳膊跑到后台,领着戎珂欣、齐丽丽、郭芝源、贵虎、王俊等几个演员组建起了后台团队,像打仗似的吼喴着在一天之内把后台秩序理得顺顺当当。事后才知道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里的事很多,她要是稍微泄点力,演出那天绝不可能那么顺利。而她一点都没觉得自己辛苦,反而一再表示做自己收获颇多。我觉得这就是“奉献”的奥秘吧——从口袋里掏出石头而捡获宝石。

在整个排练过程中,全部参演的100多人里,我没有听到任何人因遇到困难而萌生退意,在不顺利的时候,大家都是默默地听取意见,下去自行想办法克服。所有人都觉得参与这个活动有意义、很荣耀,而且最令人感动的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就是这份荣耀的镜子,透过自身,这份荣耀会增光添彩,所以大家都努力要把自己这面镜子擦净擦亮,好让更多的人看到书的光芒,走进阅读的行列。

团结协作

“在人心没有团结起来之前,任何重要的事情都做不成……”

虽然和朋友们搞过多次类似活动,但这一次因为要上电视播,再加上因为筹备的时间短,所以到后期很紧张,排练不够,顾此失彼,有时候一惊一乍的,所以几个主创最后几天感到有点兴奋。

尤其是我负责编排诗剧,破天荒头一次尝试,参与人数比较多,大人小孩都有,最后会弄成什么样心里没谱。剧本出来以后,好多人都说不错,但在画室排练了两次以后,我找不着感觉了。第一次去演播厅彩排后,收到一大堆意见,大家情绪有点低落。我回来后反思,觉得自己没有舞台经验,这种诗剧可能不适合这种情境的表演,是不是得改剧本……没想到第二天,银枝打电话帮我们找来具有丰富编导经验的俞立华老师来现场指导,而俞老师指出问题关键是是舞台场面缺乏调度,这的确是我们这种非专业团队的软肋。我知道了,但却并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那天晚上我通过微信群用语音跟大家阐述剧本的来龙去脉和我的想法,帮助大家来理解这个剧,同时捋了一下思路,觉得剧本是能站得住脚的,不足的地方看能否用别的什么办法去弥补。

到下一次排练的时候,我立即感受到了每个演员的努力——他们理解了剧本,开始结合自己的角色,自己设计动作形态,来呈现、烘托主题,他们删减自己的台词,精减冗长内容,拉动节奏,蜗牛和戎珂欣等有舞台表演经验的站出来提供建议,琢磨角色……到录音棚录音之后,离正式演出只剩下两天了,时间已经非常紧,但大家还是要求再加一次排练,为了台上稍纵即逝的几十秒再辛苦一个晚上……那一刻我特别感动,觉得这个剧不管最后演得怎么样,都是成功的,因为在与时间和庸常生活的对抗中,我们毫不退缩——这就是这个短剧的精髓,我们想要传达给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了!

我不知道任丽萍给那些孩子们排练了几次,不知道郭丽萍会穿那么典雅的服装上台,不知道秀清朗诵得为什么那么动情,不知道沁梅是不是专程从岢岚来忻州看这场演出的,不知道兰老师来去匆匆的途中在想什么,不知道贵虎晚上排练之后从电视台回顿村的家里要骑电动车骑多久,不知道蜗牛是如何含着泪奔跑的,不知道梁生智老师会从哪里冒出来,不知道宇翔在读书访谈里到底谈了些什么,不知道海波什么时候拍的那些背景照片,不知道晓鹏在看节目的时候何以动容……

不过我始终知道我们很团结,心里很踏实——当你需要某个人在的时候,他就在。

 诚实真挚

 “诚实是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不虚张不隐匿不畏惧,在现实中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

头一次见到实验小学的张丽萍老师时,她是戴着麦克在讲课。以后每次排练她都陪着孩子们来,到录音棚录音,她陪孩子们去。我从这种陪伴里感受她对孩子们真挚的关怀。

诗剧的主演梁生智老师很忙,但他没有耽误过一次排练,有时候通知晚了,他很快会赶过来。作为主角他有大段的台词,但第一次排练时,他就已把词几乎全背下来了。我从这种认真里感受他对表演和作品真挚的热爱。

李政博学,平日里颇有几分桀骜,一开始他把时间演绎得张扬放诞,与导演的设想不符,经过几次讲解揣磨后,他把自己的理解放弃,按着导演的意图重新演绎了“时间”这个角色,收放自如,张驰有度,演出后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我从他的谦逊与静默中感受他对自身的真挚探寻。

姚恺老师在咏叹“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时的荡气回肠,魏芳老师在沉吟“如果此刻你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时的柔情百转,淼波高诵“当你老了”时的雍容,贵虎浅唱“世中更有痴儿女”时的落寞,苏晶与戎珂欣的洒脱轻快,郭芝源与齐丽丽的静谧温和,都饱含着真挚的感情,令我几次诧异地问:这些丰沛的情感是从哪里生发出来的?为什么那么动人?

这不由让我想起当初有人提到说,诗剧的诵读者只有贵虎一个男性,是否可以考虑调配一下性别,多换几个男士上台。看来没有接纳这个建议看来是对的——该让演员以他最真诚的意愿来表演作品,那样我们可以听到最诚挚的心声。

最后一次彩排时,宣传部的边部长全程看过之后称赞:这台演出呈现出了一种非常的美,台前幕后每个人都不计任何报酬,完全自愿自发地来为读书日献上这份礼物,演员们都满怀着对阅读的敬意和热爱登台,把最美的自己展现了出来,从里向外散发着难得的高贵和自信……

整台诵读音乐会分为“书真”、“书善”和“书美”三个篇章,领导的评价何其贴切,可谓这本“书”极好的注脚,这让我们感到由衷欣慰。

快乐与希望

 “愿每度清晨比其前夕更美好,每度明朝比昨日更富饶。”

除了有一点压力外,其余的时光都是快乐的。晓鹏、海波都擅于抖包袱逗大家开心,有他们在,你冷不丁就是喜剧中的一员,后来发现银枝也是幽默大师,她用岢岚普通话幽默起来特别随意,像猫尾巴一样摇摇晃晃,恰如其分一拂而过,令人呵呵一笑之后,还会回味一阵子。

海波总能把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用保德普通话讲述成一个令人捧腹的段子,他的幽默与生俱来,与他豁达的品格结合,就像老牛弯的黄河,曲折蜿蜒里蓄着雄奇宏壮,跟他在一起特别舒坦,时间过得很快。为了帮大家消除焦虑,他说出了“放心,一切都不会好起来的”这个名言模型,遇到问题时,大家就拿这句名言来套,哈哈大笑一顿,忧虑顿消。

4月23日上午演出结束,中午吃过饭后,海波提议我们开车去山里去放松一下,路上听着崔健的新专辑,看着桃花梯田,时而停下来拍一拍路边的野花,时而去观瞻一下村里的教堂,与驴子合个影。快乐不需要被给予,它是一种能力,只要去创造和感受,它无处不在——这是我在“发光的书”中结尾处读到的。

还有希望。二人台剧组的那几个随叫随到的年轻人,还有宣传部的郭芝源、孙明、庄严等年轻人,都很阳光,散发着青春气息,虽然我们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我看到他们的眼神柔和自信,不骄矜,不浮躁,踏踏实实地做着事。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户外春天的花朵一样,特别愉悦,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

节目播出后,主创人员用于联络而建立的临时微信群要解散,有人觉得恋恋不舍,大家商议后,把群名改为“放心,事犹未了”,继续留下来了。因为,我们都觉得,事情好像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多该做的等着我们去做。

Post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