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赛凡链的故事:从头说起

很多时候讲述未来其实都是回到过去。

那还是1997年,我在万圣书园工作。当时书店购置的销售系统不好用,就请了一位北大的博士来定制开发,该博士叫胡卫星,也是山西人,朴实无华的一个人,当时电脑尚未普及,他会编程,当然算得上是计算机高手。记得他是用Access做数据库,结合Excel编写了图书销售系统,用了同轴电缆把几台电脑连了网,十分神奇。开发也不顺利,各种编码和调试,有时整夜整认地搞,十分辛苦,我现在仍记得他在最后调试成功时,振臂欢呼的样子。

当时跟他熟了,请教他许多电脑和网络的问题。我当时还是小白,连自己电脑也还没有,偶尔去北大的机房和附近新开的酷梅网吧去尝尝鲜。我当时反复问他一个问题:既然浏览器可以运行网页,那有没有可能也能运行游戏?他好几次也没回答,最后一次说这个想法挺有趣的,也许是可行的,但很难。后来没过几年,网页游戏大行其道。那时的我对技术几乎一无所知,但浏览器给我的影响非常深,因为在互联网刚刚出现的那个年代,它真的非常神奇。现在网络普及了,人们不会再体会到,当通过电话线拔通调制解调器,电子脉冲声响起,打开浏览器输入一个网址,意味着什么——那是一个全新的未来世界。

当时,万圣书园参与策划了国内第一套网络文化丛书,出版后邀请几名作者轮流到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路演推广,我作为工作人员参与,在台下听得热血沸腾。

2000年,我在忻州他办了可幻电脑研习中心。从北京回到忻州,能把我吸引回来的,就是拥有自己的机房和高配置电脑,可以贪婪地学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和3D Max、Primiere,这胜过了在北京有趣的朋友和人文环境。我热衷多媒体艺术的概念,同时一个挥之不去的想法萦绕在脑海中: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一起写作同一部作品。我称之为协同写作,并开始尝试。

之后,这个想法就开始生根了。之后许多年,我都在为它做准备。

首先,是学习编程。

其次,了解电影、CG,视频。

Post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